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农信动态

金融力量擦亮福建“金名片”,赋能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4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德化县的陶瓷工艺被作为一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进行重点推介,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与广泛关注。

  德化县是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千年瓷都”的美誉,其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已达577亿元,品牌价值超千亿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年产值占当地工业生产总值90%以上,是德化县支柱性产业。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金融如何赋能地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德化,作为根植本土的“百姓银行”,德化农信联社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转型“三个三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主动当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地方金融主力军,着力打造普惠与共享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一、以产兴城,为“中国白”增强影响力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为推动“中国白”增强影响力,德化农信联社深耕县域市场,以“招商—建厂—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招商引资,助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通过与德化县政府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德化农信联社联合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办组建“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服务队,定期走访梳理园区企业的上游供应商需求,并将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的服务能级。至3月末,累计走访对接陶瓷企业4600余户,在七大工业园区完成授信户数近900户,授信金额26.50亿元。

  支持厂房建设,助初创企业添薪赋能。针对产城融合新区初创企业“拿到土地却缺乏资金建设厂房”的难题,德化农信联社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单列信贷计划,创新推出“企建贷”产品,并通过贷款利率下调等举措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至3月末,已发放“企建贷”64户,累计授信2.29亿元。

  推动产品生产,助信贷投放精准直达。通过打好金融产品“组合拳”,德化农信联社一企一策定制套餐,高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用好政策工具,至3月末,累计通过“金服云”平台对接企业超3000户,授信金额32.63亿元,发放各项政策性贷款1471笔、金额17.55亿元;丰富金融产品,在政银企联手“搭台”下,推动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创新推出“瓷艺贷”“银税贷”“地标贷”等金融产品;落实减费让利,至2023年末,已帮助84家企业申请政府应急资金;为40家陶瓷出口企业提供结售汇汇率优惠,累计优惠超30万元;办理无还本续贷878户、金额15.68亿元。

  强化联动销售,助电商经济成形成势。以“金融+电商”强化政银合作,为电商群体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福商·电商贷”,并通过“数字+”场景建设及“云闪付示范商圈”建设,助力陶瓷加快“出海”速度。至2023年末,移动支付有效客户覆盖率已超45%,位居全省农信系统第二。

  二、以情促融,为“人气红”增强聚合力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与日俱增的销售订单,“人”的问题成了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从艺术大师到每一个小微个体,德化农信联社倾力书写“以人为本”这篇大文章,用金融力量为陶瓷产业发展凝人心,聚人气。

  

  如何在方寸之间彰显陶瓷的当代价值?汇聚了64位来自全国各地中青艺术人才的“新秀园”给出了答案。从一片荒凉的小山头到新锐人才的“硅谷”,德化农信联社在此成立全县首个“一县一品,贷动‘闽’生 ——小微企业信用园区”,并创建“再贷款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基地”,打造了集政策宣传、园区管理、产业链金融等于一体的农信服务模式。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结算账户开立、厂房建设和设备租赁购置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至3月末,已向新秀园户主发放贷款50余户,金额超2亿元,助力陶艺大师们在古窑中不断碰撞出新灵感新方式。

  大到艺术大师的陶瓷梦,小到新市民的“幸福梦”,都是德化农信联社倾力护航的梦想。

  “从江苏农村来德化,经营这家小厂房已二十多年了,德化农信联社成了陪着我一起打拼的家人。”新市民吴先生感激地说道。该联社的金融支持也让越来越多像吴先生一样的新市民更加热爱这份瓷土的温润,在德化“漂”出一份归属感。

  立足于“点”,德化农信联社成立了全县首个“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通过专柜提供“一对一”服务,开辟新市民业务咨询、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提升了新市民金融服务体验;拓展于“面”,围绕新市民多元化教育、社保、住房等需求,加快丰富“安居贷”“装修贷”“创业担保贷”等金融产品供给,进一步满足新市民购房、装修、消费等综合金融需求,助力新市民实现从“忧居”到“有居”,从“就业”到“乐业”,从“落脚”到“扎根”。

  三、以变提质,为“转型绿”增强推动力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陶瓷不仅展现着技艺之美、文明之慧,也生动表达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近年来,为了把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德化农信联社勇担金融使命,开创了“金融+陶瓷+N”复合模式,通过助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了这座“千年瓷都”的现代化“窑变”。

  

  连接新文旅,在融合中演绎“新景”。围绕陶瓷创新、文旅融合、城乡共建“三大战略”,德化农信联社与县文旅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通过对接文旅建设重点项目清单构建一张“全域旅游”金融服务大图,以贷款倾斜、利率优惠、流程简化等金融举措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在“金融+陶瓷+文旅”模式下,目前已发放陶瓷文旅产业贷款金额1.56亿元,其中为牛瓷牛山产业有限公司建设县文旅重点项目发放贷款990万元。此外,德化农信联社还积极融入瓷艺城、新陶瓷街、美食美器文创集市等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为小微商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助力陶瓷产业在文化兴城、文旅融合的新赛道上出圈、出彩。

  对话新科技,在转型中勾画“新意”。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德化农信联社积极打造“金融+陶瓷+新质生产力”模式,助力传统陶瓷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从推动陶瓷企业“煤改电”到向智能制造转型,从手工流水线到自动化生产线,德化农信联社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质押、“专利质押+保证”“专利质押+抵押”等融资模式不断优化陶瓷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产学研用”生态系统。至3月末,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专精特新贷、技改贷等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贷款3.04亿,让更多陶瓷企业找到发展的“绿色密码”。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德化农信联社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以县域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助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以金融之力助力千年窑火古焰新燃,进一步把陶瓷工艺这张“金名片”打造成福建文化的鲜明标识,也打造成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供稿 | 省农信联社办公室

  德化农信联社